口腔医学生成长日记 | 立鸿鹄志,行笃实路:楚医学子王立栋的“知行合一”修炼手册
发布时间:2025-06-18  阅读数:1776  信息来源:宣传部 临床学院

他是国家奖学金得主,云南省优秀毕业生;他手握多项专业技能证书,活跃在志愿活动一线;从课堂到诊室,他用扎实的学识和踏实的行动践行“知行合一”。


今天

让我们一起走进临床学院

2022级口腔医学1班

王立栋同学的成长故事

看这位“宝藏学长”

如何一步一个脚印

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!


闪耀履历:荣誉见证成长

2022年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;2022-2023学年,校级一等奖学金、医学系三好学生,校级优秀志愿者、校级优秀学生干部;2023-2024学年,校级三好学生、云南省三好学生、国家奖学金、医学系简历设计大赛一等奖、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六期青马工程培训证书;2025年,校级优秀实习生、云南省优秀毕业生。



校园时光:筑基之路的“三重奏”

●知识为本:解锁高效学习的“通关密码”

拆解、练习、复盘,是我的学习三板斧。”

化繁为简:对庞杂知识,我习惯“拆解目标”。把复杂概念和原理归类、模块化、条理化,甚至编成顺口溜、谐音梗,用思维导图理清脉络,让知识变得“好消化”。

刻意精进: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,课后多练多背是关键。我注重章节系统性练习,运用串联方法,尝试将不同知识点“串联”起来,举一反三,层层递进,掌握核心原理,追求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。

反思迭代: 每天睡前和起床后,我都会在脑海里“过电影”般回顾当天所学。发现遗忘点,第二天立刻查漏补缺。反思,是进步的加速器。

●实训为根:在模拟实战中“磨砺匠心”

“医学是实践的科学,手上功夫不能软。”

规范先行: 每一次实训,我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,从无菌操作到病历书写,把专业习惯刻进骨子里。

反复锤炼: 模拟人、模拟手术室是我的“练功房”。心肺复苏、缝合、口腔开髓、根管治疗、备牙、麻醉、拔牙等基本操作,一遍遍重复,直至形成肌肉记忆,坚信“熟”方能生“巧”。

●兴趣为辅:在多彩活动中“修炼软实力”

“学习是主业,但生活不止眼前的课本。”

图书馆是汲取养分的精神角落,各类文体活动和比赛则是锻炼综合能力的舞台。在活动参与中,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断提升,业余生活丰富了,也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多可能。



实习之旅:从医学生到“准医生”的蜕变

●角色转换:迈出职场第一步的“必修课”

从校园到医院,首要任务是“归零”心态,快速适应。我认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,积极参加岗前培训,学习基本项目指南。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,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转变。

●知行融合:当理论遇到真实病例的“挑战赛”

实习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,更是深化理解的契机。我始终保持主动学习求教的态度,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第一时间请教带教老师。面对真实患者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,需迅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,我努力将书本理论快速转化为临床判断,并系统记录典型病例(临床表现、检查结果、诊断依据、治疗方案),在实践中不断印证、反思、提升。

●沟通之道:搭建医患信任的“暖心桥”

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,医术是根本,沟通是纽带。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,我学会关注患者心理需求,优化服务细节。沟通时力求信息传递清晰透明,耐心倾听,换位思考。同时,扎实的诊疗水平和严谨规范地操作是赢得信任的基础。唯有医患同心,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。应严守医疗规范,操作严谨,保持耐心与细致,形成“医患同心,共抗病魔”的良性互动。


成长箴言:来自学长的“真心话”

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,而是徘徊;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,而是坚持。学习如逆水行舟,一篙不可放缓。

“知行合一” 是我坚守的准则。在未来的道路上,我将以更踏实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,不断提升自我,用行动回馈社会,感恩母校和师长的培养。

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 愿我们都能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,用汗水浇灌理想,用奋斗书写青春!